我國發現體型最大的帶羽毛恐龍化石嗎
本報北京4月5日電 齊芳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研究員徐星領導的研究小組在我國遼寧省西部發現了迄今為止體型最大的帶羽毛恐龍化石。雖然這種羽毛是一種非常原始的羽毛類型,結構類似于小雞身上的絨毛,與鳥類的體羽有所區別,但這可能顛覆學術界的傳統觀點:羽毛只出現在小型恐龍身上。
我們在一起合作快6年了 這種新的暴龍類恐龍被命名為華麗羽王龍,是我國遼西熱河生物群迄今發現的體型最大的恐龍之一。根據研究人員的推算,這種生存在大約距今一億兩千五百萬年白堊紀早期的食肉恐龍,成年的體長在9米左右,體重大約1.4噸。雖然它比霸王龍小很多,但比已知最大的帶羽毛恐龍 意外北票龍 大40倍。
在過去的十多年中,我國遼西地區發現了大量保存有精美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這些化石的發現使科學家們相信羽毛并不是鳥類所特有的結構,許多小型恐龍也具有與鳥類相似的羽毛或者更加原始的羽毛。華麗羽王龍的發現說明,羽毛并非只出現在體型較小的恐龍身上,一些大型恐龍同樣是具有羽毛的。
但華麗羽王龍身上的羽毛只是非常簡單的絲狀物,代表了一種非常原始的羽毛類型。龐大的身軀,細幼的羽毛 顯然,這種羽毛并不是用來飛行的。
科學家猜測說,可能這些原始羽毛的重要功能是保溫。以往科學家普遍認為,巨型恐龍為了更有效地散熱,其體表羽毛很可能退化了。在華麗羽王龍這種大型暴龍類化石上發現羽毛印痕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參與該研究的古脊椎所副研究員舒柯文博士介紹說,華麗羽王龍的發現改變了以往科學界認為羽毛只出現在小型恐龍身上的認識,至少在食肉恐龍中,羽毛的分布可能相當廣泛。
徐星表示,華麗羽王龍之所以發育羽毛,很可能與白堊紀早期的氣候有關。研究人員通過對恐龍牙齒當中氧同位素的分析推測,華麗羽王龍生活的早白堊世氣溫明顯低于白堊紀其他時期,當時的遼西地區氣候可能與現在相似。在寒冷的冬季,羽毛能夠幫助華麗羽王龍減少熱量的散失。這種現象類似人們熟悉的猛犸象和披毛犀,為了適應寒冷氣候,身體表面發育厚厚的毛來保暖,但熱帶的大象則褪去了軟毛。
便秘如何緩解大便不規律怎么辦
初元口服液
- 下一頁:我國發布未來航天運輸系統路線圖了
- 上一頁:我國發現全新植物北川驢蹄草吧
- 01月09日體育免除機動車涉水風險門道多牛
- 01月09日體育愈來愈多的友通過公共場所的Wi-F
- 01月09日體育光盤人數多了餐廚垃圾少了吧
- 01月09日體育光明日報直播答題熱錢開道不等于創新的
- 01月09日體育光明乳業在位年總經理離奇請辭覆蓋
- 01月09日體育光大證券出資億救市賬面浮虧近
- 01月09日體育光大烏龍人禍跡象初現外購便宜軟件或刻意避嗎
- 01月08日體育廣東省財政廳副廳長危金峰涉嫌嚴重違紀被調牛
- 01月08日體育廣東省紀委家派駐出機構全面清除零立案物業
- 01月08日體育廣東省監獄教育質量年書畫展及文藝匯演活動吧
- 01月08日體育廣東省檢察院部署三打兩建工作嚴處案件背后的
- 01月08日體育廣東省廣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金濤接受紀覆蓋